食管癌放疗后需注意放射性食管炎防护、营养支持、并发症监测、皮肤护理及定期复查五项核心事项。
1、放射性食管炎:
放疗后70%患者会出现放射性食管炎,表现为吞咽疼痛、胸骨后烧灼感。急性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采用低温流质饮食。医生可能开具硫糖铝混悬液、康复新液等黏膜保护剂,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。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需复查胃镜。
2、营养管理:
放疗后3个月内体重下降风险增加40%,每日应保证25-30kcal/kg热量摄入。推荐高蛋白匀浆膳(如鸡肉泥、豆腐羹)配合全营养素补充剂,进食时保持45度半卧位。每周监测体重变化,若连续下降超过5%需营养科会诊。
3、并发症预警:
放射性肺炎多发生在放疗后1-3个月,出现咳嗽气促需立即行胸部CT。食管气管瘘表现为进食呛咳,需禁食并急诊处理。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,30%患者可能发生放射性甲状腺炎。
4、皮肤护理:
放射野皮肤需避免阳光直射,穿着纯棉衣物。出现干性脱屑时使用无酒精保湿霜,湿性皮炎需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。禁止抓挠或使用碱性肥皂清洗,沐浴水温控制在38℃以下。
5、随访计划:
放疗结束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增强CT和胃镜,第2年每6个月复查。重点监测吻合口狭窄情况,50%患者需接受食管扩张术。同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全身骨扫描筛查转移灶。
放疗后6个月内每日分5-6次少量进食,选择蒸蛋、米糊等细腻食物,避免糯米、竹笋等粗纤维食材。餐后30分钟保持直立位,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。可进行缓慢的颈部旋转运动预防纤维化,但需避免剧烈胸肩部运动。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,每月进行牙科检查。心理方面建议参加肿瘤患者互助小组,焦虑抑郁评分≥10分需心理科干预。环境温度维持在22-26℃之间,湿度50%-60%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