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高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、肾功能损害、视力障碍、认知功能下降及跌倒风险增加等危害。
长期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,增加脑卒中、心肌梗死等急症风险。血压波动易导致脑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,尤其清晨时段发病率较高。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偏瘫、言语不清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高血压持续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,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。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,后期可能进展为尿毒症。定期检测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可早期发现损伤。
眼底动脉硬化会引起视网膜出血、渗出,严重时导致视乳头水肿。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、视野缺损,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为四级,Ⅲ级以上提示靶器官严重受损。
慢性脑供血不足加速脑萎缩,增加血管性痴呆风险。表现为记忆力减退、执行功能障碍,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,痴呆风险增加约7%。控制血压可延缓认知衰退进程。
降压过度或体位性低血压易引发眩晕,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。建议起床时遵循"三个30秒"原则,服用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需特别注意防跌倒。
老年高血压患者需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,适量补充钾镁含量高的香蕉、深绿色蔬菜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太极拳、健步走,避免憋气用力动作。居家监测血压选择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,测量前静坐5分钟,记录早晩各两次读数。突发剧烈头痛或胸痛时需立即呼叫急救,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