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胃炎可通过胃镜检查、幽门螺杆菌检测、血清学检查、胃功能检测、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。
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金标准,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并取活检。检查时需空腹8小时以上,通过内镜发现黏膜充血、水肿、糜烂等特征性改变。病理活检能明确炎症程度及是否伴有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。
包括碳13/14呼气试验、粪便抗原检测和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病因,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。呼气试验具有无创、准确性高的特点,检测前需停用抗菌药物及抑酸剂2-4周。
通过检测血清胃泌素、胃蛋白酶原Ⅰ/Ⅱ比值等指标评估胃黏膜功能。胃体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出现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下降,该检查适用于大规模筛查。需注意结果可能受饮食、药物等因素干扰。
采用胃电图、胃排空试验等方法评估胃动力状态。慢性胃炎患者常伴胃动力障碍,表现为餐后饱胀、早饱等症状。胃电图可检测胃电节律异常,核素标记的胃排空试验能定量评估排空速率。
钡餐造影可显示胃黏膜皱襞增粗、胃壁僵硬等间接征象,CT检查有助于鉴别胃癌等器质性疾病。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,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于内镜检查。检查前需服用造影剂并配合体位变换。
慢性胃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,避免辛辣刺激、过冷过热及腌制食物,戒烟限酒。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粥类、面条等主食,搭配清蒸鱼、炖豆腐等低脂高蛋白辅食。适量食用山药、南瓜等富含粘液蛋白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胃黏膜。餐后适度散步可促进胃肠蠕动,避免立即平卧。注意保持情绪稳定,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症状,可通过腹式呼吸、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。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,出现消瘦、黑便等报警症状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