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强CT可以辅助鉴别肺癌与炎症,其诊断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病灶形态特征、强化模式、伴随征象等因素。
肺癌多表现为分叶状或毛刺状结节,边缘不规则;炎症常呈斑片状或楔形实变,边界较模糊。增强CT可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清晰显示病灶三维结构,肺癌因浸润性生长易出现胸膜凹陷征,而炎症多伴有支气管充气征。
肺癌在增强扫描中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,动态增强曲线呈"快进快出"模式;炎症病灶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,延迟期持续强化。血管生成差异导致肺癌CT值升高幅度常大于20-60HU,肺炎通常低于此范围。
肺癌易发生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,增强CT显示淋巴结短径大于10毫米、环形强化或融合成团;炎性淋巴结多呈均匀轻度增大,短径多在5-8毫米,治疗后随访可见缩小。
肺癌可能侵犯邻近血管或支气管,增强CT可见血管包绕、支气管截断;炎症多表现为支气管通畅或管壁均匀增厚,周围血管走行自然。胸膜转移灶的检出是鉴别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。
抗炎治疗后复查增强CT,炎症病灶通常在2-4周内明显吸收;肺癌病灶短期随访变化不明显或进行性增大。弥散加权成像等辅助序列可提高鉴别准确性。
建议检查前避免吸烟及呼吸道刺激,配合呼吸训练确保图像质量。发现肺部异常需结合肿瘤标志物、支气管镜等检查综合判断,高度怀疑恶性时建议穿刺活检确诊。日常需注意观察咳嗽、咯血等伴随症状变化,长期吸烟或高危职业暴露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