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结核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好。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疾病,若未及时治疗,可能破坏肾实质结构,进而影响肾功能。
肾结核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,此时肾功能损害较轻。随着病情进展,结核病灶可导致肾盂、肾盏变形,形成空洞或钙化灶,肾单位逐渐丧失功能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积水、肾萎缩等并发症,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。若双侧肾脏均受累,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。
少数肾结核患者因机体免疫力较强或结核菌毒力较低,病变局限在局部,未广泛破坏肾组织,此时肾功能可能保持相对正常。但这类情况需通过规范抗结核治疗控制病情,防止后续肾功能恶化。
确诊肾结核后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、利福平胶囊、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,疗程通常需6-9个月。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尿常规、肾功能及影像学变化,避免剧烈运动,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-3000毫升。出现血尿、腰痛加重或水肿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