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、不良生活方式、胰岛素抵抗、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、妊娠期激素变化等。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,需及时干预。
1、遗传因素
糖尿病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,2型糖尿病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概率显著增高。部分单基因突变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。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,建议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,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。
2、不良生活方式
长期高热量饮食、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主要诱因。过量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。腹部脂肪堆积会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,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。建立规律运动习惯和均衡饮食结构是重要的预防措施。
3、胰岛素抵抗
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,肝脏、肌肉和脂肪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。这种现象常见于肥胖、高血压、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患者。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、吡格列酮片等药物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4、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
1型糖尿病由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,患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。2型糖尿病后期也会出现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。保护残余β细胞功能可考虑使用西格列汀片、艾塞那肽注射液等降糖药物。
5、妊娠期激素变化
妊娠中后期胎盘分泌的激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,当孕妇胰岛代偿功能不足时会发生妊娠糖尿病。这类患者产后血糖可能恢复正常,但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。孕期需严格进行血糖监测和营养管理。
糖尿病患者应建立个体化的血糖管理方案,包括每日定时监测血糖、遵医嘱规范用药、保持适度运动等。饮食方面需控制总热量摄入,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,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脂肪比例。定期进行眼底检查、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并发症筛查,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。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血糖控制同样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