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疫苗第二针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、低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头痛等。这些反应通常轻微且短暂,多数在1-3天内自行缓解。

1、注射部位红肿疼痛
接种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硬结、压痛或轻微红肿,与疫苗刺激局部组织有关。可用干净毛巾冷敷缓解,避免抓挠或挤压。若持续超过3天或红肿范围扩大,需就医排除感染可能。
2、低热
部分受种者可能出现37.3-38℃的低热,属于机体免疫应答的正常现象。建议多饮水、适当休息,通常24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。若体温超过38.5℃或持续不退,应咨询医生。
3、乏力

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导致短暂性疲劳感,表现为四肢酸软、嗜睡等症状。保持充足睡眠,避免剧烈运动,一般1-2日即可恢复。若伴随严重肌肉酸痛需警惕过敏反应。
4、食欲减退
消化系统可能出现轻微功能紊乱,表现为食欲下降、轻微恶心等。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少量多餐,通常不影响营养摄入。持续呕吐或腹泻需考虑其他病因。
5、头痛
疫苗引起的炎症因子释放可能引发轻度头痛,可通过安静休息缓解。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,若头痛剧烈或伴随呕吐、视物模糊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评估。
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以监测急性过敏反应。日常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,3天内避免游泳或剧烈运动。若出现高热不退、皮疹扩散、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,需立即就医。多数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,不影响后续疫苗接种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