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有控制炎症、缓解症状、维持缓解、预防并发症、改善生活质量。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,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,临床表现为腹泻、腹痛、黏液脓血便等。
1、控制炎症
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首要目标是控制肠道炎症活动。常用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肠溶片、柳氮磺吡啶肠溶片,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、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。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可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。控制炎症有助于减轻肠道黏膜损伤,降低疾病活动度。
2、缓解症状
针对腹泻可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,腹痛可选用解痉药如匹维溴铵片。对于贫血患者需要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。便血严重时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。症状缓解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,但需注意对症治疗不能替代病因治疗。
3、维持缓解
在疾病缓解期需要继续使用维持治疗药物,如美沙拉嗪肠溶片、硫唑嘌呤片等。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,减少复发频率。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、肝功能等指标,评估药物性。维持治疗时间通常需要数年,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。
4、预防并发症
长期活动性炎症可能导致肠穿孔、中毒性巨结肠、癌变等严重并发症。通过规范治疗和定期结肠镜监测可降低并发症风险。对于病程超过8-10年的广泛结肠炎患者,建议每1-2年进行结肠镜检查。出现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倾向时需考虑预防性结肠切除术。
5、改善生活质量
包括营养支持治疗,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,必要时使用肠内或肠外营养。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慢性疾病压力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选择低渣饮食。适量运动增强体质,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。建立规律的随访计划,提高治疗依从性。
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保持低纤维、低脂、高蛋白饮食,避免乳制品、辛辣食物等可能加重症状的饮食。急性期需卧床休息,缓解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。严格遵医嘱用药,不可自行增减药量。定期复查结肠镜和实验室检查,监测疾病活动度和药物不良反应。出现发热、腹痛加重、便血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。保持良好的心态,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