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摩百会穴、风池穴、足三里穴、涌泉穴、合谷穴有助于延缓脑萎缩进展。脑萎缩可能与神经退行性变、脑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,表现为记忆力减退、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。
1、百会穴
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。刺激该穴位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,缓解头晕目眩症状。用拇指指腹以适度力度顺时针按揉3-5分钟,每日重复进行。长期坚持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脑萎缩有辅助改善效果。
2、风池穴
风池穴在枕骨下方两侧凹陷处。按摩时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,有助于缓解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头痛。该穴位刺激可配合银杏叶提取物片等改善脑循环药物使用,但须避免用力过度导致眩晕。
3、足三里穴
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横指处。经常按压能调节胃肠功能,促进营养物质吸收。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,可配合服用奥拉西坦胶囊营养神经,同时保持穴位按摩以延缓病情进展。
4、涌泉穴
涌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。睡前用拇指推按该穴位,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。脑萎缩患者常伴有失眠症状,可配合使用安神补脑液,但糖尿病患者须注意该制剂含糖成分。
5、合谷穴
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、二掌骨间。刺激该穴位可缓解肢体麻木症状。多发性脑梗死导致的脑萎缩患者,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治疗期间,配合穴位按摩可能改善末梢循环。
脑萎缩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,适量补充核桃、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。每周进行3-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,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。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阅读、计算练习,监测血压血糖指标。若出现明显步态不稳或言语障碍加重,需及时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。